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因材施教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数字化用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大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从以下三个角度探究教育信息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大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从以下三个角度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

一、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校自2017 年起落实市教育局智慧课堂进校园政策,全面推进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多种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思考、思维。建成并使用“未来教室”,开发各种特色课程,例如:“模拟驾驶室”、“3D 打印”、“无人机及航模”、”计算机编程开发”、“智能机器人”等。除了搭建智慧学习环境,还同步上线智慧资源中心。线上资源如:和教育、智慧课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线下资源如:藏书量丰富可供借阅的图书馆、教室二楼的图书角、各种书籍和辅导书。海量的资源库供学生挑选学习使用。

二、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

环境是外在的条件,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去了解、使用、辨别、内化。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要求我们发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精神,依据个体学生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学习环境。

个性化的学习分析需要对学生的个体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与分析。顾小清认为“学习分析是通过获取、分析学习者行为数据,用以优化学习的一项技术”[1]。刘和海、戴濛濛指出:依据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数据准确预测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及路径。[2]。这就需要对学习者学习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搜集、构建模型、研究分析、相对性预测、给出指导意见。用数据来体现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方式,进而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成长之路。个性化学习的建构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3]

1、利用作业平台教师端发布相应课前话题。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撇开传统从三要素手入,尝试以学生课前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自主选定专题为切口,收集整理材料,课堂上采用小组汇报、补充、质疑、答疑方式实现师生共生、生生共生,以求摸索进入小说教学的不同路经。

2、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因时制宜观看微课。如:选修小说《丹柯》中制作微课《浪漫主义手法在小说<丹柯>中的运用》,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灵活设置推送时间。用在课前:通读全文,段落圈画、理清情节;课中:作为对小说教学难点“解读作者浪漫主义的小说写作笔法”难点突破;课后:深入分析或发散思维,联想相关作品的艺术手法,小练笔。

3、师生探讨增进学习交互深度。学生各抒己见听取教师意见,进一步思考钻研。例如,《方山子传》设置问题:概括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先让学生结合教育资源和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充分讨论,教师提供切入点:身份。进而依据每组讨论情况选择深入的角度,启发纵深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将搜集的零散知识归纳、梳理。如:方山子三重身份:游侠、儒生、隐人。师生讨论明确:方山子具有特立独行、心系天下、壮志为国,又意气风发、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在运用教育技术同时多用启发开放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4、教师引导性的评价在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应用新知上有重要指向作用。如,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评讲课后,进行片段修改:(1)沉香需要经过更年累月的沉寂和风霜雪雨的磨砺才能形成。扣住“磨砺”写一段细节描写。(2)林清玄说: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扣住“不畏浮世”,心有沉香的影响展开一段细节描写或抒情议论。学生将修改的习作上传平板,互相批改借鉴,教师适时、适度点评,注意不要过早、过度参与,以免打消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在当今教育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课标新课程全面实施之时,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技术与新教育的结合,通过外在数字信息资源、学生个性化学习构建和自身专业技能方法的不断发展实现突破,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1]顾小清,张进良,蔡慧英.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2,(1):18-25.

[2]刘和海,戴濛濛.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学习实践路径:从“因材施教”走向“可因材施教”[J].中国电化教育,2019.(7):46-53.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qikandaodu/2021/0121/1049.html



上一篇: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发布广东连续4年蝉联
下一篇:论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策略

数字化用户投稿 | 数字化用户编辑部| 数字化用户版面费 | 数字化用户论文发表 | 数字化用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字化用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