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数字化时代,如何为个人信息加上一道安全锁?

来源:数字化用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之一。 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

编者按: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之一。 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 年 11 月 1 日生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有何意义?如何合理合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平台对用户信息的使用?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对此,人民网“善法善治”栏目推出系列报道,邀请法律专家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评估消费者的个人特征进行商业营销。一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消费习惯、价格敏感度等信息,在交易价格方面对消费者进行歧视,误导、欺骗消费者。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大数据杀熟”。与此同时,强行请求用户个人信息授权的应用程序(APP)也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8 月 20 日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为个人信息增加安全锁来回应上述问题。

禁止“大数据熟人”为公平交易提供法律依据

今年上半年,多个互联网平台被用户投诉“杀熟”,“熟客”报价高于新用户。此类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时,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性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不得强加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对个人的任何限制。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

对此,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晓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信息处理者根据算法做出决策,但算法是人设计和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仍有可能将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内容写入算法中,因此本段要求决策的透明性和结果的公平公正。

同时,程晓认为,市场上存在差价待遇并不一定意味着“大数据杀熟”。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是商家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用户对交易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实行差别定价,比如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设置高价,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设置相对低的价格。

可以看出,《个人信息保护法》增加了禁止“大数据杀戮”的相关条款,进一步丰富了对歧视性定价问题的监管路径,也为实现公平市场交易提供了法律依据。

禁止APP强制维权,为霸王条款划“红线”

近年来,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通过“打包协议”将个人数据的收集与其功能或服务捆绑在一起。如果用户不同意完全授权,则不能使用该APP。这样的做法让用户很讨厌,也很无奈。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服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伟秋认为,个人信息处理者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权利,特别是知情、决策等严重违反知情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要求。法律对这种混乱给予了关注,并以极其务实的方式作出了立法解决。法律第十六条的规定为应对包括APP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强制征收或不必要的过度征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根据该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必须将本条所列必要事项以醒目方式并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个人。文章中的“真实、准确、完整”六个字,更加明确地保护了个人的立场,尤其是防止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滥用职权。

可以看出,《个人信息保护法》不仅禁止应用程序过度索取用户信息,还明确规定应用程序试图通过冗长的用户协议来危害用户,并且必须明确告知用户应用程序的使用目的的个人信息。和方法。

谈到对个人信息处理者违法行为的处罚,龙维秋表示,本法第七章中的几项法律责任规定可能适用于非法收集或处理个人信息,包括使用应用程序等活动。例如,该法第66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责任。该法律责任条款具有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一是出现了许多新的行政处罚形式;二是罚款金额空前高涨;三是对涉及违法信息处理的个人也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护与监管并行,为个人信息提供法律保护

根据法律第61条规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部门的一般职责。除开展宣传教育外,还将对引导和信息保护进行测试,并公布评估结果。”

龙维秋直言,这是对管理责任的现实回应,为越来越多的APP强制征收或过度征收现象提供了积极的管理和治理方案。近年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多次针对侵犯用户权益的APP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利益,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立法授权不够明确。 “这项立法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可以基于这种权力对APP进行主动监管。”龙维秋说道。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1/0824/2281.html



上一篇:刘德华说王菲像孩子,谢霆锋说出两个字,网友
下一篇:数字化申活·标杆应用 | 上海千寻推进北斗走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