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虚拟的文明化与文明的虚拟化

来源:数字化用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多年前,法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海湾战争爆发以后,在媒体上发表了《海湾战争未曾发生》这篇颇受争议的文章。他认为海湾战争纯粹就

20多年前,法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海湾战争爆发以后,在媒体上发表了《海湾战争未曾发生》这篇颇受争议的文章。他认为海湾战争纯粹就是媒体煽动的一场拟像战争。媒体煽动的现代战争已经不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所描述的那种政治推动式的,而是通过媒体炒作和虚拟的。媒体煽动了战争,同样战争也煽动了媒体,结果是广告在与战争进行竞争。虽然在这场战争中,西方世界还是利用了高科技的军事手段和媒介手段对萨达姆政权进行了致命的打击。但是,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条件下,虚拟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已经导致真实的战争与虚拟的战争两者之间的差异难以区别,更确切地说是被抹杀了。战争似乎是可以没有真假的,真实的战争完全可以处于超真实的仿真状态下。鲍德里亚这篇时政性的评论文章虽然匪夷所思,但是的确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运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虚拟实在为代表的虚拟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成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社会文明现象,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路径走向虚拟化。虚拟的文明化与文明的虚拟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 征。

一、虚拟的文明化与文明的虚拟化的哲学依据

不管是从现象上还是学理上,虚拟的文明化与文明的虚拟化都是与虚拟这一现象相关。我曾在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虚拟技术的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中认为:“虚拟就其本身的技术特征而言,无非是数字化的构成方式,是一种‘结构性实在’属性的反映,但其表征的内容却是与现实的感受性具有相同效果的一类东西。”①张怡、郦全民、陈敬全:《虚拟认识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当时这一定义主要是依据技术的意义,而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规定的。但是,虚拟的文明化与文明的虚拟化是与虚拟的形而上学性质有关,仅从技术意义的角度考虑是不够的。法国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先驱者德勒兹早在1966年就对虚拟进行了初步的形而上学的规定,并在《柏格森主义》、《差异与重复》等文献中进行了详细阐 述。

德勒兹认为,虚拟与可能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可能与真实对立,它是与真实相反的。但是虚拟,具有完全不同的对立面,是与实际相反的”②Deleuze,Bergsonism, New York: Zone Books, 1991, p.96.。在他看来,可能也许是实际的,但它一定不具有实在性。而虚拟不是实际的,但是它一定具有实在性。 另一方面,“可能只能是被现实化(或者不是现实化)……虚拟不是被现实化,而是实际化”③Ibid., p.97.。为了强化这一思想,他特意引用了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普鲁斯特的一句名言,虚拟是“真实而不实际,理想而不抽象”,以此来表达对虚拟的理解。1968年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以前尽管不是非常明确,但是我们总是将虚拟与真实对立起来,现在这个术语必须得到修正。虚拟不是与真实对立而是与实际对立。”④Deleuze, 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05, pp.208—209.德勒兹对虚拟的基本看法一方面反映了他对世界本体所持的实在论立场,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了他对事物虚拟性转化的基本理解。正是这种实在论的立场以及对事物虚拟性转化过程的考虑,为我们把握虚拟的文明化和文明的虚拟化的哲学本性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虚拟的文明化首先表明,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现象,它是真实的,却不是实际的。虚拟的文明化是以它为自身的本体论载体。比如植物的种子形态,它就是虚拟的植物。又如文本,它是虚拟的记忆。一般来讲,我们的生活世界可以分成四种状态:真实、可能、理想与实际。真实的世界反映的是已经存在着的世界;可能世界反映的是目前尚未实存的世界;理想的世界的一个端点以虚拟的方式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之中,而另一个端点则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可能世界的范围之内;而实际的世界一方面是以具体形态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另一方面则以概然的方式存在于可能的世界之中。这种划分实际上就是德勒兹的实在论立场。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非常明确地提出:“虚拟就其事实上的范围而言完全是真实的”,“虚拟必须严格地被定义为真实的一部分,就如客体在虚拟中有它自身一部分一样。客体投身于虚拟之中就如投身于客观维度一样。”①Deleuze, 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pp.208—209.虚拟之所以可以文明化,主要在于它是一类真实的但尚未实际化的实在。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qikandaodu/2020/1228/1024.html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孤独意识的个体伦理价值
下一篇:中医药科普O2O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①

数字化用户投稿 | 数字化用户编辑部| 数字化用户版面费 | 数字化用户论文发表 | 数字化用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字化用户》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