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字化用户》征稿要求[06/28]
- · 《数字化用户》投稿方式[06/28]
- · 《数字化用户》刊物宗旨[06/28]
渠道运营,如何利用好数据做用户增长?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有了以上更细致的策略之后,就可以结合后面的用户模型,做针对性的运营动作。 本文由 @飞述增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3)制定渠道特性的触达形式
有了以上更细致的策略之后,就可以结合后面的用户模型,做针对性的运营动作。
本文由 @飞述增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3)制定渠道特性的触达形式
数字化营销体系,会构建更多样化的用户模型,不仅仅只有新、老用户等粗略的分层。并且在权益设计上,会结合用户模型,匹配差异化的权益。
最近很多城市又开始发放消费券了,发券是互联网用户增长领域,非常常见的获客手段,今天就来聊聊一张看似简单的优惠券,背后蕴藏的数字化营销增长方法论。
除了常用的金字塔模型,进行一维分层或交叉分层,也可以使用RFM模型,根据交易的频次、交易金额、最近一次交易时间,进行交叉分层。
1)用户模型
对于有算法开发能力和有丰富用户数据的公司来说,则可以尝试用算法模型,用更丰富的用户画像、历史交易数据、权益偏好等特征来建模,预测用户对权益的转化概率。
由于是线上营销,用户有一定的决策周期,决策买什么,在哪里买更便宜,如何凑单等,考虑的因素较多,所以一般不会当下立刻转化。而场景二才是大部分用户使用优惠券的场景,需要投入重点资源去做。
而数字化营销体系,从触达用户开始,就将完整的用户数据记录下来,在优惠券到期前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用权益作为钩子,在多个渠道以多种形式再次触达用户,促进用户使用,提升权益的核销率。
在权益发放上,除了通过事先定好的业务规则分人群发放,也可以通过算法模型,结合用户特征数据,进行实时的个性化发放。
如果今年公司的战略是稳定用户规模,不再投入市场争夺,重点是要营收,创造更多的收入,定下了收入增长的目标。那么业务策略则要重点提升用户的ARPU,让每个用户付尽量多的钱,产生更多次的交易。所以就不能用特别低价的商品做促销,重点是要挖掘高价值用户,产生高额消费和复购。
一个围绕用户增长,多渠道触达、促进转化、拉动交易用户/收入的「数字化营销」体系,从策略到产品的搭建框架基本介绍完成,由于篇幅有限,具体的功能细节不一一说明了,感兴趣可以公众号留言交流。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易转化的渠道,根据渠道的历史投放效率,曝光点击率、核销率等指标来判断。
构建用户分层模型是为了做更精细化的触达,设计给什么样的用户触达,达到什么样的业务目的。用户分层常见有两种分层方式,一种是金字塔模型,另一种是RFM模型(适用于电商)。
最终实现用户和权益的算法匹配逻辑,为每个用户推荐更易转化的权益,而非通过运营规则来决定人和权益的匹配逻辑,这样的好处是算法可以带来更高的整体转化效率。
2)权益设计
个人建议适用于较大型的平台或者商家,在线上进行大规模用户触达、促进转化、拉动交易用户或收入的场景,公司内部有完善的营销产品,有丰富的用户数据积累,并有自己可运营的渠道流量。
场景1:大促活动,用户在主会场领取权益,并完成使用。
1)财年交易用户数
到这里已经回答了,在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时候,触达什么样的用户,给什么样的权益,用什么样的策略,达到什么样的业务目的的问题。
1)制定全渠道统一调配规则
数字化营销体系,是一套可以进行多渠道智能触达,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权益分发,并能在优惠券全生命周期里,促进整体转化率提升的产品体系。
ROI的计算,可以用收入(触达流量x点击率x核销率xARPU)/成本(单用户流量成本x触达用户数),来判断哪个渠道的ROI更高。
在触达方式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渠道特性,制定差异化的展现形式。背后依赖对于用户数据的掌握。
它的好处是:
根据用户对营销权益的耐受度,设计不同的疲劳度。有效避免了多渠道重复触达,触达频次一刀切,多渠道权益不一致等问题。
业务策略如何来,首先要根据业务目标来制定,业务目标又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来定。以下举例说明:
以上这张图我是总结的用户增长「传统营销玩法」和「数字化营销体系」的区别,首先声明以下内容仅个人的经历,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是否适用于你的工作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2)制定全生命周期触达规则
文章来源:《数字化用户》 网址: http://www.szhyhbjb.cn/zonghexinwen/2022/0718/2727.html